-->
港口节能减排创新与实践应用
2020-12-23 05:22:15

项目名称:

港口节能减排创新与实践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连云港港口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厦门港口管理局、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主要完成人:

费维军、白力群、焦广军、李庆祥、杨瑞、李海波、王妮妮、黄日新、饶京川、彭传圣、冯玥、顾群、陈钢、贾志平、程悦

项目简介:

项目以国家和行业“十二五”节能减排战略为重点,立足国际港口节能减排先进理念,结合政府监管、企业应用的政策和技术需求,通过现场测试、示范试点、类比分析、软件模拟、模型试验等方法和途径,系统开展了港口节能减排政策、标准和技术的创新与实践。

主要技术创新点:

1.基础理论研究取得突破,首次研究确定了绿色低碳港口的内涵和特征,提出了“十二五”水运节能减排总体推进实施方案,创建了评价港口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

2.首次系统地提出了水运行业能源标准体系;提出基于港口装卸机械能耗限值的分级评价方法;创新采用星级评价方法制定了绿色港口等级评价标准;制定了港口机械能效检测、电动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港口船舶岸基供电等技术标准。首次全面系统提出港口能效管理技术要求,建立码头能效指数计算模型。

3.基于节能减排管理和技术集成理念,首次创建了区域港口和企业推进节能减排的系统方案。

4.通过软件模拟分析及模型试验,优化设计了首台电动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

5.《“十二五”水运节能减排总体推进实施方案》以交水发〔2011〕474号文正式发布。通过4年的实践,各项主要任务已基本落实,在此成果的基础上,交通运输部已经着手开展“十三五”水运节能减排总体推进实施方案的编制,此外,成果也为其他行业开展节能减排实施方案研究提供了参考,促进了全社会节能减排能力的提升。

推广应用和经济社会效益情况:

(1)“绿色循环低碳港口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作为2013年12月交通运输节能减排项目管理中心印发的《关于印发<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省份、城市、公路、港口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交节中心发〔2013〕28号)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式发布,是绿色循环低碳港口申报时港口发展水平测评的依据,适用于国内所有港口,已在广州港、上海港、大连港、福州港、日照港等港口进行了应用,经测评的部分港口已经成功成为全国绿色循环低碳试点港口,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2)各项标准成为港口节能减排的重要技术依据,有效指导了绿色港口建设、港口能效管理、港口能效检测、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设备管理以及节能减排基础设施的建设。

(3)针对厦门港、连云港港设计的节能减排集成实践方案全面有效指导了厦门港和连云港港的节能减排工作,为国内其他港口企业提供了借鉴。青岛港、天津港、大连港、日照港、湛江港等各港口借鉴该成果并结合自身港口的实际情况,设计了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建设全面集成方案,并据此实施节能减排技改,提升管理能力,使节能减排工作系统化,节能减排效益最大化。

(4)项目研发的轻型电动轮胎式门式起重机已形成产业化能力,应用于中小港口、货场、中转站等场地作业,2011-2015年销售21台,新增销售额10935.0万元,新增利润3549.0万元,被列入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评为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示范项目、荣获交通运输建设科技成果推广证书。